博客的潮流

我觉得博客是内容创作,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应该控制在一定程度,比如我有了50双鞋,那么我不应该继续买鞋,因为这样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对精神方面的东西,只要人的脑袋没有爆炸,我都觉得可以接纳无限的内容。

那么博客应该写物质的,比如我经常做的那种技术分析或者所谓干货,还是应该写文化的,比如历史?

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这也是一开始,我对Permanent Style不太感冒的原因。因为他介绍的产品虽然很高端,顶级,但单纯的细节解读,有多大的意思呢?当然,随着深入,对这些也觉得有价值。

See the source image
Permanent Style

但其实这些博客内容,也是有历史变迁的。

在90年代,博客刚刚兴起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男装博客,全部都是讲故事。现在大家知道的一些大神,比如Alan Flusser, Bruce Boyer和Bernhard Roetzel也很少会给出一些产品的技术细节。他们更喜欢讲历史,从历史中吸收装扮的灵感。

See the source image
Alan Fusser

当然, 今天,这三位的博客和书,都有非常多技术方面的内容了。

这种单纯讲历史或者品牌情感羁绊的文章,现在还是能在Esquire和GQ上偶见,还有另外一个就是No Man Walks Alone,但是它们受到的关注却不算友善,因为会觉得这就是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现在的人们,更喜欢看拳拳到肉的事实,不喜欢别人浅薄地告诉自己哪个品牌好,你得点对点面对面地跟我说清楚,为什么好。这是因为人们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原因吗?我不知道。

这样从表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做出更好的判断。

就像所有事情都有度一样,当对信息,数据的要求过度后,我们现在能够看到最常见的文章标题就是多少钱以内最好的皮鞋,性价比最高的三个品牌这样的,这种文章也许有信息级别的价值,但作为读物,没味道的很。

然而我自己都知道,这就是目前读者最喜欢的内容。

每个人都想自己的钱花得最值得,即使不在乎性价比,也希望自己买到的,是最好的东西,无可厚非。然而对于服装领域来说,这是个伪命题。

服装的实用价值是御寒,鞋子是保护脚,然后是社会价值,比如某些场合要求你穿什么,但是这个要求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放松,即使是在国家领导人这个级别都是。最后是审美价值。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直接忽略第二个。

而实用价值的实现,应该是完全有能力做到以极低价格实现的,所以我们的性价比的性主要落脚在了美学价值上。那么这个本身就主观虚幻的东西做分子,不管分母多么理性衡量,最后的结果都是没有普适性的。

回到很多有品味的男士,很可能就停在一个品牌,在美国,很多人停在Brooks Brothers这个刚刚破产的公司。如果要说档次,这个最多排在中游,但是在一开始的满意,和长期穿着衣服都和自己越来越协调后,开始与品牌形成情感纽带,于是不会再去尝试其他品牌了。

See the source image

是这些人傻吗?我觉得因为服装本来很多时候就是满足心理的,让你舒服的,你不会太过去强调它的性价比了。

这当然不是说品牌方烂屁眼的事情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皮鞋的代工品牌逐年降档。品牌方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利用这种情感纽带,最后把它割断。

我的博客,我更喜欢写写文化历史方面的东西,因为我不想把自己定义为导购,我想作一个故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