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拉菲?雪碧?皮鞋!

五一长假,回到武汉,看望父亲,陪他一起到菜市场的去买菜,他换鞋的时候,我正在系鞋带,看到鞋子里面的鞋中底,一眼就能看出是皮底,同时前面的里衬是白色的,我立刻知道,是棉布。

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然后往鞋的边缘一看。

果不其然,固特异鞋。

于是和爸爸边走边聊,这鞋子,可不比我还大么。

这是82年我爸爸用半个月的工资,24.5元,给爷爷买的一双鞋。他心心念念说着,茂记皮鞋,这绝对是当时的一把手。30十年过去了,他还对茂记这个名字念念不忘,能想见当时一定很辉煌。

回来我看了鞋垫上的信息。

上面写的并不是茂记,而是“三环牌,武汉市第一皮鞋厂出品”。

然后说到款式,我说你们当时怎么叫这个鞋子呢?他说,这个款式叫五眼。

哈哈哈,五眼牛津,是最标准的眼的数量。只不过居然不是最标准的三接头,而是大光头。

我还从爸爸这学到了一直没搞懂的信息,就是这个鞋子是三型的,什么是三型?就是宽度。

我今天在淘宝上,还能看到有些鞋子说自己是二型半,我一直不懂,这是个什么术语,没想到居然是从我爸爸这学到了。

三型更宽,适合年纪大一点的人,二型半窄一点,适合年轻人。

我说,那你自己呢?

他说茂记的是最好的,买给爷爷,自己穿武汉第二皮鞋厂的鞋子,叫两眼。

我一听两眼,我去,Corthay的Arca?

要么,两眼牛津?长这样?

在这个的基础上加一个眼?

结果,比我想的还要夸张,他说是两眼的,下面不封口的(他不知道牛津和德比这个称呼),然后鞋面上一圈。

这就是带Apron的两眼德比啊,这可骚的有点过分。

然后我问鞋底是橡胶的还是皮底的,他说是橡胶的,皮底的在当时有,但是穿的人也不多,因为觉得不如橡胶的耐磨。他说,这双鞋是“CC底”的,我说什么是CC底?他说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就是大约这个称呼。

我就想到了,他们当时没几个人懂英语,这应该就是City底啊!

80年代的中国人,不要太洋气!

我说那这个鞋子怎么你现在在穿呢?

他说买给爷爷的时候,爷爷50多岁了,嫌皮鞋穿的不舒服,就穿了一次,就没穿了。他每年给这个鞋打一次油(中国人传统的鞋油,也就是我说的鞋霜),然后最近翻出来了,就穿起来了。

其实我爸现在也不爱穿皮鞋了,但在他心理,有多少是在思念去世已经好多年的爷爷,我没问也没说。

那个时候的皮鞋,因为是非常高级的商品,所以皮革真的不错,这张上面明显能看到折痕的细腻程度。

但是由于他用的护理产品很一般,然后上油的频率太低,使得皮革虽然没有裂,但也非常的干枯了。这就是非常不健康的皮革,我看到是很难受的。

回家后,我又仔细翻看了各个细节。

鞋子的信息,也是写在侧面的里衬上,能够辨认出尺码是24.5,也就是39码,其他两个,也许下面的是款式编号,上面的是生产识别号,但现在都不得而知了。

我问爸爸这个鞋底是机器缝的,还是手缝的,爸爸说是手缝的。能够看到密度不算高。

能够看到,有滚压出来的齿,然后缝线是完全和齿匹配的。

沿条和鞋底有明显缝隙了,因为这个鞋子穿的不多,所以应该是胶逐渐失效了。但鞋子结构再穿很长一段时间都应该没问题。

后跟是一体的橡胶。所以虽然是当时的高价产品,但是和现在的鞋子比,很多配置还是不如的。

鞋底有个有意思的,就是钉子是敲了一整圈,但都敲得特别深,我觉得这样就起不了太多耐磨的功能了。

总结

我在Ebay上淘过一些Vintage的鞋子,鞋子真的都让我惊叹和赞美,但淘Vintage不是我没鞋子穿,更多是为了找故事,没想到,真正的故事,和我如此之近的故事,就这样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