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皮鞋的不同阶段

我的第一双缝制皮鞋,是Berluti,很坦白地说,当时只觉得这个牌子好贵,然后又小众,虚荣地购买了。肯定有人觉得,都小众了,别人都不认识,你这虚荣的个毛线啊。但我就觉得那些人人都知道的品牌很俗啊,不小众,哪来的逼格?当时不懂得工艺的,对于款式,也没什么击中不击中,完全就是图牌子。

然后就会上StyleForum论坛,在上面享受大家谈论Berluti时那种又鄙夷又羡慕的语气。逐渐接触到了皮鞋的知识,尤其是工艺上的。

现在想来,蛮有意思的,皮鞋上可以了解的知识太多了,就像西服一样。假如我们先不谈美学、和谐的比例,让人震惊的设计,只说配置和物料,为什么皮革和面料被谈论得远不及固特异和全麻衬多呢?可能因为皮革与面料太多了,一定要说一个王者出来并不容易,而固特异高于布雷克高于胶粘,全麻衬高于半麻衬高于粘合衬,很简单。这不是商家的过错,是人性使然。你喜欢简单粗暴的?拿去。

于是,只关注固特异工艺的鞋子,做布雷克的都是垃圾。我不太记得中间具体每双鞋子的顺序了,但在早期阶段,一定有Allen Edmonds和Carmina。然后,遇到了John Lobb。John Lobb在美学和皮革水准上,刷新了我的体验。当然,买,一定和他的名气有关。鞋王,John Lobb。既然三大开了头,后来又入了Edward Green和Gaziano & Girling。坦白来说,除了名气,没有很大的感觉。当时的我不懂Edward Green的醇香,也对Gaziano & Girling的工艺熟视无睹。

下一个阶段,则是尝百草。具体到品牌上,就是一众意大利品牌,比如Santoni,a.testoni,还有更小众的蓝血人Sutor Mantellassi,Paolo Scafora,Fratelli Rossetti,等等,不一而足。

这个阶段可能是我形成自己偏好最重要的阶段了,因为你遇到过错的人,才知道对的人多么可贵。尤其是遇到那么多错的人,被渣惨了。

虽然喜好固定了,但是追寻新品牌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遇到了目前代理的几个品牌。这几个品牌,玩鞋的老手都知道,也都是新晋才获得认可的。各家有各家的卖点。

接下来,就开始了国内品牌之旅。其实并不是国内品牌先找上我,而是我想看看国内有没有做的好的,于是在淘宝上几乎翻了个遍。要知道,当时的Mattina还没出来,可能鞋子已经存在了,但都是找渠道在出点货。一圈看下来,TGC,也就是今天的Oct Tenth的确是比较戳人的。而当Mattina崛起时,可以说带起了国产鞋被认可的风潮。Mattina完全不是国产鞋的先驱,其艾和固伦都要早。但是在Mattina作为一个品牌运营出来后,时另,北町,Badia都陆续涌现。

都有着尝试,每家也有自己的特色,共同点,当然是性价比极高。

因为在这个阶段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偏好,所以也会国内这些品牌的楦型和设计思路有了偏向性。

在看国内的同时,也顺着媒体关注的高端定制鞋了解到了日本目前在这个行业的强势地位。其实也就个别一两双,体验了,也看到了的确非常精细,日本人将东西打磨到一个高度是很强。

只是对我来说,都不够圆憨。

所以回到我个人玩鞋经历的第二阶段,相对固定的保守,阳痿风格审美。

第三阶段是什么呢?就是搭配。这其实也与第二阶段是非常紧密地连接。我虽然是爱好者,但又是比较弱鸡,胆子小的爱好者,所以衣服都是社畜风格,海军蓝,灰色。与此相对的,鞋子是不好鲜艳的。鲜艳了,整体就很怪,或者鞋子太抓人眼球。即使我在打开自己,尝试更多的服装颜色,在尝试搭配鞋子的过程中,仍然发现太亮的不好拿捏住。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保守的,无强烈设计感的鞋子,会是非常好的基石,然后再希望有动人心的东西,就是于细微处见真章。

说到这里,高级定制鞋会展现的盲腰,似乎没有谈到?是的,我似乎没有特别在意过这个点。虽然我知道鞋子上脚后,别人看到的确能看出高级感来,但我真的没在意过。我常常觉得鞋子要精致,但真的精致的地方,我又没从心里在乎过,所以我是个伪人。

今天,我还会因为什么原因买鞋子呢?答案也很直接,集邮。我还有什么动力添加鞋子呢?有,为品牌做宣传。

上次有人问我,你有EG了,还会愿意穿Loake吗?我回答说,不确定,但我玩儿倒是穿得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