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之专访

这是2021年制鞋大赛参赛选手介绍的第二篇。他还没决定是否参加。

王诗之其人,在中国的皮鞋(正装加工装)圈子里,很多人知道,我与他也是最近才认识。相对来说,他做鞋,玩票性质更重,我不是指他不投入或钻研,而是这不是他的生计,这种心态,的确在鞋子的精细程度上,有降维打击的嫌疑。

但来者是客,我们一起了解下他与皮鞋的情缘。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年龄,教育经历,爱好等等。

我叫王诗之,是D-Man的合伙人之一,33岁。

对鞋类工艺执念也源自于此,我们是White’s Boots,Wesco Boots,Clinch Boots和Viberg Boots的老牌代理商,至今10年有余。

“很多时候或许不是鞋去选人,而是人来选定鞋。” – 王诗之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钟爱让喜欢的元素丰富家中的陈列。除了皮鞋皮靴,家里还有很多文玩、模型、和小动物。

另一大爱好也是作为老城人耳闻目染的养成的爱侃,扯东扯西谈天说地,能聊是骨子里自带的,所以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玩一物爱一物,也便琢磨一物,我是重度的兵人玩家,得益于此,先后承担ThreeA和兵人在线BBICN北京会场的组织筹划和主持,交流其中切磋模型制作人物设计等一系列经验,鞋类即是如此。

机缘巧合又结识了不少从业者,进而不安于1:6的搭配而是搭建自身的着装体系,那之后便在家中设置好分区,一楼基本上是猫狗鸟花草鱼虫的世界,而二楼则是独自的工作区域,每日归家后的放空也在这里,我常常会在衣帽间外的鞋柜上保养皮衣皮具鞋靴,不需要思考太多事情,简单的肌肉运动足够让一整天的紧张都松弛下来。

什么时候接触到缝制鞋的,当时是什么感受?

对于缝制鞋来说,它是有手缝沿条和机器车线两种,所以要说接触其实挺久了,一切始于学生时代。

那时AJ都太贵了,而乔丹外的另一个文化标识便是木村拓哉穿的Redwing,于是当时嘬着牙花子在隆福寺买了第一双Redwing,要说图什么,嗐,无非是为了追姑娘赶潮流,我身高不高不适合穿韩流的东西,而日剧中的造型穿搭都透露出不一样的气质,并通过它知道了White’s Boots、Wesco Boots。

后来我原先工作的关系,需要穿着正装鞋,但公发鞋在各方面都没法长期穿着,所以从入门的Dunhill、Ecco开始,再到JohnLobb, Edward Green、Berluti一步一步入坑。

后来因为足弓出现了柔性塌陷,但误以为穿软底鞋变好了,于是导致情况恶化最后在同仁医院就诊期间认识到了曹伟先生,才算正式涉足到全手工制鞋的领域。

是怎么从喜欢这个东西到变成制作这个东西呢?

我也是老牌靴子代理商了,除了品牌故事,文化底蕴更需要了解工艺,毕竟日常会面对许多问题需要知识解答,文化维护,问题售后。做服务嘛,客人也是喜欢面面俱到的服务体系。

在WM1978进行Bespoke数年发现足弓恢复健康不说,就连脚的尺码也变小了,不由得开始对制楦感兴趣,而楦型是否得当就得能够制作出样品,也就开始了制鞋的学习。

你都是怎么学习做鞋子的呢?拜师了?还是什么途径?

本身的知识储备,近距离观察,并通过攀谈了解细节的处理问题,书本和实际永远会有偏差,这是属于国人特有的内敛,所谓的行内行外也是如此。

要说到拜师学艺我并没有这么做,老话是要讲规矩的,自己的人性如何,老师傅会考量,这之后才是拜师传承。而在进行Bespoke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学习了,不懂就问,明白了消化一下再合理的表达出来,才是Bespoke的快乐,这是属于自己脚型的鞋楦,也是只能自己才体会到的快乐。

你觉得你的鞋子,哪些方面是你的长处?

我鞋子最大的优势可能是对待每双鞋的态度从而体现出来的认真,我并非专业的制鞋人,更不具备一名设计者的底蕴。所以制鞋的每一步都会严谨细致,慢工出细活。

楦型上根据国人数据比例在满足罗马脚型为主的问题面前,尽力做到美与舒适的平衡;制帮上努力探索SpiralCut内旋和外旋的不同处理对于帮片应力的平衡;绷楦上选用全粒面小牛卡针敲帮擀匀服帖紧致;

缝底会使用混合缝法让挪威缝和手缝沿条有机的结合,且使用深底浅线强对比。

你觉得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又是哪些方面?

态度,制鞋不易,为了存活,自己的执念也会做出妥协,如何维持好温饱和对制鞋的热爱是最大的问题。

玩的品牌,穿过的鞋到爱好者这一认识后,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偏好选择,这样反而容易忽略实际大众所需求的,正如上面所说,舒适和美观的平衡。它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美的把握,还是同行业间的切磋,数十成百的技艺积累和不同领域不同认知爱好者交流所得。

在这个爱好或者事业上,您的目标或理想是什么?

我的目标是希望业内环境能够更好,形成良性的竞争,同时市场又是可以互补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自16年离职后已经把爱好全身心的当做事业去完成了,理想如果说的话,我觉得是能够让制鞋的技艺传承下去,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认识一双好鞋的必要。

皮鞋是很经典的单品,大多数的皮鞋讲究工艺,更讲究品质,它是需要门槛的。一个年纪稍轻的普通人是很难接触到这些上万的正装鞋的,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需要时间,遇到有这样经历的人也需要契机,这样的机会不会在日常生活里掉下来,一定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而经得起沉淀的,也就成为了一个符号,它不挑任何风格,足够驾驭每一种风格,经久耐用,越看越有韵味。

如果说你有什么瓶颈,你觉得需要什么帮助来克服呢?

存活的问题,做到这一步都是有情怀的,而它又是小众的,并不是面对市场的商品,更不是做泛民的量产商品,如何夹缝求生是最大的关键,希望业内或者有交集的不同领域有更多的联动,能让更多人认同现在领域所处的文化沉淀。

你觉得定制鞋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这就需要在鞋的平衡性上下功夫,而承担其核心的是鞋楦。

它是有学名的,即多面不规则结构体。

这直接关系到鞋型的高矮胖瘦,它的本质属性还是服务于整体搭配且贯穿其中的重要一环。皮的好坏、制作的工艺等,很多时候或许不是人去选鞋,而是鞋来选定人,它仿佛鞋成了衡量这个人社会身份的一种标识,这就造成了隔阂,让大多数人敬而远之。

如何做到自己信心满满的鞋楦成鞋后能被更多喜爱是个重要问题。因为鞋做好了是无法改变的,要让这双鞋属于这个人,衬托出其自身味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同的时期可能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但经典的事物会一直伴随自己整个成长的过程。我恨不得再回美院精研,那怕是蹭课也想好好学习雕塑方面的知识。而实现它需要理解即成经典的品牌文化,业内长期的交流,和自己初心的坚持。

你觉得国内的独立鞋匠应该更努力地做哪些方面来提高水准以及成为世界领先?

世界领先是很难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多年的积累,几代人的传承,形成独有的标识,塑造经典的风格。

价格:12800起

制作时间: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