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为什么这么少

最近在重庆和一位非常隐秘的鞋匠有交流,他现在有非常稳定且有消费实力的客户,而且全部不是爱好者,所以我也无法为他做什么宣传,他也不想我做什么宣传,带来无聊的爱好者们。但是我们对这一行还是聊了一下。

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鞋匠无法体面的生活。我认同这个说法,但从另一个人那里,我也听到不同的角度。

国内年轻鞋匠的代表,赵准,曾经和我交流过。他觉得做一行,就应该抱着有更长期投入的心态。因为上班的人,是在学校里学习了几年,根据不同的学历,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不一样。在这个阶段里,是只有投入,没有经济回报的。所以出了社会以后,可以赚取足够生活的收入。作为半路出家的鞋匠,仅仅学习加上实践才1-2年,就说这个太苦了,赚钱太少了,合理吗?

这位隐秘鞋匠说,这个说法有一个问题,就是读书出来,对于结果是确定的,但是鞋匠并不知道坚持下去了,是否会有可以体面生活的结局。

因为他进入这一行比我们现在知道的陆扬也好,陈华也好,都早,所以在他经历的时代,的确未知。但今天,我认为答案是确定的,可以过体面的生活,并且受到尊重。

我认为国内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假如说靠谱的西服定制店我们可以有些嘴边的答案,定制鞋匠,就太少了。而对鞋子的需求,是不可能比西服低的。

假如回答了他认为是不能活得体面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解答呢?

我认为是行业,或者说产业。

虽然目前我们能看到陆扬的订单都要排队,长的时候要排一年,但他也是经历了有大约5年多的时间的进步与累积到今天的程度,中间的过程不得不说,有煎熬与痛苦。但假使希望新的对这一行有兴趣的人能够进来且留下,这个煎熬与痛苦的过程,肯定是希望能够排除的。

煎熬与痛苦的,不仅仅是没钱,更是那位鞋匠说的,不确定性。

这一点上,我认为日本鞋匠走出的道路,应该是最合理的。

简单来说,成名鞋匠招收学徒,学徒在这边学习技艺,也为老师完成订单。学徒学成并服役几年后,自立门户,老师还会引荐客户给他。我在专访柳町弘之时,他就列出了好多他工坊里出去的学徒,并推荐。极强的靴子定制鞋匠白樫徹哉,就是福田洋平的徒弟,虽然他没有明确说福田洋平给他介绍了客户,但字里行间,对福田洋平的感谢是看得出的。

这就是形成了顺畅的逻辑。成名的鞋匠,不用自己做到死;喜欢这一行,想从事这一行的人不用担心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回报。

反观英国,虽然近年来也涌现了Nicholas Templeton这样的独立鞋匠,但整体还是还是定制店为主,而定制店对于鞋匠,其实是一个员工的态度,你是来上班的。定制店要抓住的,就是客户而已。

法国虽然有原本挂在Crockett & Jones法国下的定制鞋匠Dimitri Gomez,和后来出来的Stephane Jimenez,但整体还是英国的路数,大店名店是主力。

意大利所谓的名店,历史悠久的,今天未必还有足够的名气,而今天有名气,说是个人鞋匠吧,又都有学徒或者其他鞋匠,比如Roberto Ugolini,Mario Bemer。意大利的确出来了很多学徒,但因为数量太多,包括含金量的问题,出来以后,可能没有得到太多师傅的帮助。

长期以来,匠人或者手艺人都被认为没有读书的体面,但现在社会已经进步了,手艺人不仅仅不会被低看,甚至还会收到尊重,重要的,反而是能够耐下性子来,别想暴富,努力把自己的手艺和产品最好,就会有足够认可自己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