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纺和粗纺

简单来说,精纺和粗纺是两种羊毛(长纤维和短纤维),制造方式不同,然后有不同的触感和视觉感受。放大了来看,精纺的纱线看上去很平滑,然后是很长的纤维,而粗纺的纱线看上去就毛毛的,有很多短的纤维,还有不少突出的小结。精纺羊毛面料一般比较纤薄,粗纺的则更柔软,更毛。精纺羊毛对于防风和防雨效果更好,但是粗纺羊毛更温暖,因为它中间的空洞可以容纳空气,起到阻挡冷空气的作用。

粗纺毛茸茸的感觉

精纺

这个词也用来描述一种特殊的纺织纱线,或者纱线的质量。但是这都是历史上的用法,今天已经不太这么用了。

精纺羊毛来自于有真正长羊毛的羊身上。一般都是生活环境比较安逸,比如平原上的羊,而粗放羊毛的来源则是生存环境想多恶劣的,比如山地环境的羊。长羊毛经过过孔,梳理,所以所有纤维都是平行的,这就是精纺羊毛的微观特征。

1698年的纺织工,男人正在梳理羊

因为精纺羊毛是长纤维组成,并且都是平行的,所以羊毛天然的卷曲形态就没有了,因此也可以纺织出更紧密也更硬的纱线,纤维之间也没什么空隙。最后做成的面料,也有更紧实,坚硬和泛光的感觉。

下面给出两个不同的精纺羊毛,你可以看到这个纤薄但坚硬的质感,表面还有一些羊毛,深蓝色的是Serge,驼色的是Cavalry。因为我不喜欢它们的中文翻译,所以我直接用英语。

Durham的面料
Holland & Sherry的面料

精纺面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时的英格兰发生了农业的巨变,新的绵羊品种也引入,而以前英格兰本土的羊,则被赶到了更加严苛的环境。

在18世纪到19世纪,精纺面料用Stuff这个词来描述,是用来和其他面料(Cloth)作区分的词,其他面料是指什么呢?就是粗纺面料。Stuff也用来描述其他的纺织面料,不包括丝绸,但是包括棉,因为在18世纪晚期,棉已经是非常常见的面料了。所以如果用Stuff这个词,不能代表它是羊毛的,只能说,它不是粗纺的。

精纺羊毛相比于同样克重的粗放羊毛,一般来说会更贵,因为放牧的草原总是供不应求,比如,在新西兰,农民用同样的草原来养奶牛,就比养羊更好赚钱一些。另外一个原因,是精纺羊毛的生产工序要多一些。但是,精纺羊毛贵也有贵的好处,因为它更耐磨,所以你穿的时间更久。而且那些轻薄的春夏面料,也只能是精纺的。

但是也有一个缺点,精纺羊毛在磨的比较厉害的地方,会明显地散发光泽,比如屁股的地方,这是因为那些平行的纤维被压的更紧了。斜纹比平纹更加容易产生这个现象。

还有所谓的半精纺面料,是纱线被紧密地纺织,但是不经过梳理。这是一个更便宜的工艺,而且一般也会用廉价的羊毛来降低成本。即时是100%羊毛,质量和耐久上也会有巨大的差别。

目前精纺羊毛最常见的,就是做西服。

粗纺

短毛纤维的羊身上来的。尽管纤维短于8厘米的长毛羊的毛经过梳理后,仍然可以来做粗纺羊毛。

为了让短的粗放羊毛纤维都聚集在一起,变得容易纺成纱线,它们被摆放或者刷成两个不同的形状。

Giovanni Boccaccio1374年的画作 De mulieribus claris (On Famous Women)

这个排序做好以后,就可以开始纺纱,然后编织了。编织完以后,粗纺面料有时还要经过“饱满”的工艺,也就是清洁面料,使得它更厚,并且让形成一个一致的,毛茸茸的质感。所谓的“饱满”工艺,就是摩擦羊毛表面,可以用收,脚或者其他的工具。

饱满工艺的第一步,是洗涤。也就是将清洁剂都压进面料里。这些清洁剂一开始是尿液(罗马人就是这么干的),里面有很多的氨水,这个可以软化羊毛,并且使得它更白。后来就用填充土,这个土里面含有很多矿物质,也可以起到软化,增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吸收油脂和灰尘。填充土有时也被称为漂白土。

羊毛洗涤完以后,则是水洗,这一步可一定要洗的很干净!然后再进行拍打,让纤维更紧密和厚重,这样就可以更耐磨和耐水了。

羊毛可以用专门的起绒工具或者梳子来实现。

1425年的起绒示意图

所以这些工艺都结束的时候,粗纺羊毛一般都比精纺的更柔软更毛。这种面料做衣服的时候,更好操作一些,因为它不像精纺的那么滑和硬。粗纺面料也更容易贴身。但是因为粗纺羊毛更容易变形,所以在膝盖和屁股的地方,更容易磨损。

如何判断面料是粗纺还是精纺的呢?

如果又软又毛,或者看不清里面的编织的形式,那就是粗纺的。如果光滑,纤薄,比较硬的表面,那就是精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