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在卖Maftei的鞋子的事情想到的问题。鞋子平均超过了1万元,以各种定义来说,都算是很贵的鞋子了。
那么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什么呢?买得起的人。
我知道这个答案很讨打,但是请听我说完。
当我们花1万块钱买一双鞋的时候,我们在买什么?
先排除一个错误答案,质量。
我不是说他们质量不好,而是同样的质量,如果我们仔细寻找,或者找到对的人,我们有机会以更少的钱实现。虽然John Lobb在皮革获取上的优势可能很难逾越,但除了法国的皮革厂,我们还有德国和意大利的。而做工,不管是生产线的精益求精,还是全手工的精耕细作,都未必一定会让一双鞋的价格到这么贵的程度。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答案是真实的。
第一个是社会阶层,也就是所谓的虚荣。
只要人类有攀比之心,这个需求就必然存在。我们大众嘴上都鄙视这个心理,但又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心理。
服装这个东西,从古代,一直就是区分阶层的。随着服装的民主化,基本只有你想不想,没有你不能穿的了。但是所有消费品,都有绝大多数遥不可及的顶尖存在。它们就是满足这种阶级区分需求的。
一句话,我买得起,你们买不起。
这是我说的“买得起的人”的第一个真实答案。我无权评价这种心理的好坏,我只能说,它真实存在。
第二个,则是“成就大我”。
我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也是我从Maftei这个品牌上想到的。人们都喜欢追求意义,生存的意义,做这件事的意义,也包括消费的意义。
皮鞋到了这个等级,就是艺术品了。而你花的钱,绝不仅仅是为皮鞋的原材料买单,也不完全是覆盖了鞋匠的工钱,更多的是支持鞋匠不管是设计上的创新,还是生产工艺上的开拓。
也许Maftei的维也纳传统楦型和木钉底不够典型。
但像Daniel Wegan的马蹄跟和极限收腰,还有Christopher Corthay的鞋底绘画,就是更准确的例子。
对于艺术品的支持,其实很多人都是愿意的,尤其是自己的喜欢的。但是艺术品都很贵。
比如我喜欢莫奈的Woman with a Parasol,但很明显,真迹我买不起。
那么我是否可以找位画家临摹这幅画呢?
假如我连这个钱都没有,是否可以买幅工业生产出来的成品?
这三种,都是欣赏这个艺术,我觉得都挺好。虽然也许只有第一种,才算是支持这个艺术家(假如这位艺术家还在世的话)。
回到鞋匠,假如我们喜欢他的设计,我们希望支持他继续创作,就会花钱买他的作品,即使我们明明知道他的利润不低。
这就是大我,为我们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而消费。
支持艺术家的费用很可能不低,有心有力的人,就是我说的“买得起的人”,而有心但无力(不完全指买不起,而是钱有更重要的去处)的人,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支持他们,比如谈论他们,让更多人知道他们。
从这两个答案来看,落脚地都不是在鞋子本身上,而是在我们个人的心理上。我们为了获得心理满足而买很贵的鞋子。
我希望更多人是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