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中西大碰撞,既是列强与我们国家的军事碰撞,也是文化的强烈冲击,让民国的服装,在我眼里,是最为璀璨的。
与我们现在不同,当时政府还规定了男女服装的形制。其中,男子礼服分为两种,大礼服和常礼服。
大礼服就是西服的礼服,分成晨礼服和晚礼服。
晨礼服黑色,长度到膝盖,下面是西裤,并未像西方那样规定灰色条纹,只要是西裤就行。穿时配黑色过踝的靴子。

晚礼服类似燕尾服,后摆呈圆形,前面是盘扣。

不管是晨礼服还是晚礼服,都需要带Fedora帽。

常礼服里面既有中式也有西式。中式的是长袍马褂,这是完全从清朝继承下来的,西式和大礼服相同。

但在但是,有几个群体的服装,是有鲜明特色的。
乡绅官员之流

除了长袍马褂,还要配上瓜皮小帽,黑色北京布鞋。喜欢这样穿的,一般都是上层市民,或者政府官员,商人,教师。
进步人士

标准的西服套装,而且Fedora帽子一定是要带的,领带也不能少。这是青年或者从事洋务工作者的穿着。
学生

立领,胸前一个口袋,从日本引入的制服,显得比较有精神。不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
领导人

款式自然就是中山装了,这个服装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男式礼服的代表。借鉴学生装并在西装的基本样式上渗入中国的传统意识。因孙中山先生的以身作则穿着而得名。样式根据周代礼仪,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设计,用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来确定四个口袋,依民国时期体长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确定五粒扣,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确定袖扣的个数。
逐步西化的上层人

西装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长袍,西裤,礼帽,皮鞋。绸缎长袍,西裤,Fedora帽和黑色牛津鞋,这是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和时髦的学生。
回到我当前的课题。
首先,民国时代的人们,由于单纯的需求,就已经进行了融合,比如逐步西化的上层人的装扮,他们当时可以,现在就没什么不行的。
其次,国家对服装有指导性的内容,我觉得也是不错的,这是一种礼。是否遵守,是个体的自由,但有个指导,对于想守礼的人,是个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