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裤子的地位,不能说是低下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没有地位的。
并不是这个元素出现的很晚,事实上,很早就存在了,但是儒家永远地效仿先贤,所以总是把服装往上衣下裳上靠,使得裤子永远也抬不起头来。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碳中取薪,找点灵感。
裤子的最早出处,我未曾考证,但在秦朝时,就有裤子了,源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骑马打猎时穿着。样式跟现代的灯笼裤相似,汉族的劳动人民在种田,捕鱼时会穿这样的裤子。
南北朝时期,基本就是胡人的天下,(当然,我们今天已经不能用这个称呼了),胡服在这一时期,不仅仅是军人所穿,一般官人,贵族以及百姓都流行穿着。
当时常服主要吸收了胡服裤子的特点,形成了以裤衫为基本形制的服饰。
北方的裤褶服盛行后,南方汉人也采用。但在朝会或礼仪中,这种装束不够严肃。因此,南方汉人就将上身的褶加大,并加宽袖口和裤口,形成了裤裙的形制。这样,就又比较符合上衣下裳了。
这种裤褶服自南北朝后,一直沿用到唐代。
裤子在中国比较常见的形态,其实更像护腿,也可以想成裆开的很大的连体裤(我知道没这个东西,但是开档丝袜这东西,大家可以自己想象吧,把那个洞开得很大很大很大),这中保暖,但仍然不穿裤子穿裙子(裳)的服装,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并不短。
而犊鼻裈倒是可以算正儿八经的裤子,但是平角阿公内裤,可以想成目前的篮球运动短裤,只不过是裙子里面内穿的。
这么多里面呢,我觉得,灯笼裤也西服的搭配,很可能能够有化学反应!因为这是绅士自行车骑行的一个重要元素。
我觉得完全可以吧灯笼的地方往下放一点,然后宽度缩小一点,让它更日常化。
其次,裙裤,这种喇叭裤和西服的搭配,Tommy Nutter在70年代和披头士已经演绎过了,的确风行过,但是生命力似乎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