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购物还是感性购物

这篇文章,是看了Die Workwear!的关于大众点评(其实是Yelp)的文章,有感而发。

他的引出点是纽约一个超贵的牛排馆,在当红美食博主去吃了以后,给了一颗星,因为食物真的就是普普通通,对比这个价格,绝对不值得。就是这么件事。

Image result for best steak restaurant in new york

然后他又找到了另外一个美食博主对同一个馆子的评价,绝对是最值得去的牛排馆。虽然他也觉得很贵,但是他觉得很值得。

本来,两个人的偏好,不值得说,也没有共性,但是他从评价内容中,读到了差别。

给差评的,关注的点,是牛排本身的口感,味道和服务。而给满分的则是情怀,氛围。因为他第一次攒够钱请朋友来吃这个,大家都觉得非常的满足。而这份满足,让他每次都喜欢邀请到纽约来玩的朋友吃这个。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关注产品本身,而一个关注产品带给他的主观感受。虽然品尝食物也算主观感受,但是我相信大家明白我在说什么。

回到我们会用的词汇,比如,圈粉了,既然被圈粉了,那么即使性价比不优,也可以的。或者,情怀,情怀是可以当饭吃的,不过最大的问题是,情怀大约是个一次性的饭。参考锤子。

Image result for 锤子 情怀

我自己看这个事情,觉得的确有点矛盾。

我写的这么多东西,就是标准的理性购物,哪个好,好在哪里,看哪些细节来判断。虽然有一些美学方面的个人偏好,但整体来说,非常理性。

另一方面,我总是说,如果买东西仅仅就是买东西,没有任何的文化内涵在里面,那多么的无味,而且,多么的Low啊,这不就是一群被物质掌控的人吗?就和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看配置。这样不对吗?这样当然对,这样如果不对,那么我写这些理性教育的就不对了。可是这样做,确实会极大地影响物质带来的愉悦。

人们喜欢的什么?喜欢故事,喜欢新奇,喜欢共鸣。这些,都是情感上的,或者说感性的。比如大家在聊鞋,你说,我穿John Lobb,然后,一脸傲娇的看着大家。不管表面上人家怎么说,心里肯定在说,傻逼。假如你说,我穿其乐,但是这双是150周年纪念款,是Cheaney代工的,还是Imperial线。别小瞧其乐,历史上怎么怎么怎么。相信大家绝对不会反感你。

理性购物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钻牛角尖,永远想着有没有性价比更好的选择。这样做边际效应很明显,而且会降低你对买到的东西的欣赏程度。

对我这么理性的一个人来说,你让我感性购物,我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是理性购物也是有边界的,如果某次的购物体验真的很不错,那么下次只为这个体验,我觉得也可以考虑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