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为什么好看?

主观问题客观化,这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爱说审美见仁见智,所以不存在高低之分。

怎么可能!

其实审美的底层,都在于和谐。而和谐的本源,来自于自然。人类在几百万年的生存繁衍中,见识了各种自然,大到山川海洋沙漠,小到一草一豸,这些熟悉感,就是我们认为和谐的本质。比如色彩,我们会认为蓝天和白云的搭配是舒适的,绿色树叶与鲜艳花朵或者棕色枝干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形状,尽管自然界的形状看似不规则,但线条的弧度,比例的适宜,也是很早就总结出黄金比例的原因。工业风格的犀利直线和转角,作为一个新晋的审美认知,也是逐渐在被大家熟悉和接受。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面对一个没有任何倒圆的、尖锐的正方体金属,绝对不是舒适的感受。

回到鞋子上,颜色可以扩张到质感,形状自然指的楦型。至于工艺细节,在这两个面前,还提不上筷子。

人类视觉第一个被抓住的,只能是色彩。所以如果你的鞋子颜色与质感精彩,又和衣服的颜色和材质和谐辉映,那么就算你鞋子的形状不那么好看,其实也无伤大雅。就像Maftei老爷子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就喜欢这么无聊的深色鞋子?答案在于外在客观上,社会并不太支持花枝招展的男人(这一趋势正在改变),内在客观上,鞋子颜色鲜艳,也得有足够大的衣柜来匹配,这个工作量远比买双鞋大。

而我们自限了以后,鞋子的好看与否,就更多地落在了质感上,深棕色和黑色的鞋子,博物馆或小牛皮的皮革,反映的都是脱离自然环境后的奢华感。如果要在自然界中溯源的话,大约就是一些昆虫表面泛着几乎金属光泽又坚硬的外壳,这带来神秘又致命的诱惑。

到了形状上,这是最多鞋匠做不好的地方,因为它对审美的要求很高,它只给你鸡蛋,米饭和食盐,只让你做蛋炒饭。也就是除了线条,你一无所有。失去腾挪空间,极度限制后,其实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于是他们选择干一票大的,出奇制胜。但是出的,多半不是奇招,而是奇葩。

如果我们把鞋子的几个点固定下来,鞋头的最前端,外侧最宽的地方,脚背最高的地方,你要做的,就是连接这些点。我们再加一个限制条件,你连接起来的空间里,要能够容纳脚的前掌,同时空间也要只能容纳脚的前掌。这么说起来,又似乎有无限的自有。极度限制和极度自由,都会让人惶恐,继而干出荒唐之举。

形状可以大致分为比例和曲度。

比例,相对容易,鞋头的宽度和最宽处宽度的比例,然后如果将内侧和外侧的线条向鞋头处延申并相交,这个时候鞋头所在位置在这个长度方向上的比例。这两个比例在合适的范围内,就不会出现两条线太过尖锐或钝的交角。我们回到自然去找寻,河流的蜿蜒和群峰的巍峨,大部分都是悠扬的,当然有极为剧烈的转角,有插入云霄的陡峰,但请记住,他们的壮美,来自于整体的和谐而一处出奇。这一点在鞋面设计上非常适用,但对于楦型来说,则没有这样的奢侈。

而在曲度上,我在看过,和实际开发了鞋楦以后,可以很明确的回答,最重要的曲度,并不在鞋头,也就是不管事硬凿子头,软凿子头,高耸额头,圆润头,都可以很好看,唯一的Deal breaker,就是最宽处往前走的那么一点点弧度。传统英国鞋喜欢整体圆滑的从鞋头到最宽处的过渡,法国楦喜欢在鞋头的两侧几乎拉成直线,意大利不过是拉长的英国味道,但是它们全部都遵守一点,最宽处先前的过渡要足够温和,且与前面的直或曲调和。

我们可以用拙履的鞋子来解读一下形状。

首先,这已经是非常犀利的楦型,体现在鞋头宽度与最宽处的比例上,同时两侧的线条相交的角度也较小。这种非常尖锐的味道,愈发需要两侧线条的曲度来中和。所以我们看到最外侧往前的弧度,其实是较大,也较向前延申的。

虽然从正面看,两侧似乎是直直地冲过来,带来犀利感,但实际上直线段并不长。

我们看George Cleverley这双,鞋头要比拙履这双短,鞋头宽度也更大,所以较弱的犀利感,使用了较短的最外层圆滑过渡。

这就是楦型审美的核心要素。

整体上来说,不管是犀利还是圆钝的鞋子,如果第一眼让你觉得不是惊艳,而是说不出的吃了苍蝇感,那就是不和谐的。当然,如果靠色彩取胜,你赢在起跑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e maximum upload file size: 100 MB. You can upload: image, audio, video, document, spreadsheet, interactive, text, archive, code, other. Links to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and other services inser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ll be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