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ter & Son开箱

Foster & Son是英国伦敦西区著名的定制鞋店。我们今天也许认为定制鞋店多如牛毛,但是真的去看英国这个鞋都的时候,我们发现,数来数去,并不多。John Lobb St James,George Cleverley,然后就到Foster & Son了。男装店New & Lingwood曾经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势力,现在虽然还提供定制服务,但基本都是外包了。和中国有一定关联的James Taylor & Son也是一家正经的定制鞋店,但是后来更关注于足部矫正这方面。更早消失的比如Poulsen Skone & Co并入Peal & Co然后又被布克兄弟雪藏的,也无需多言。最近出现的品牌(非个人鞋匠)自然是Gaziano & Girling。但是与前面几家不同的是,Gaziano & Girling的成鞋业务才是主体。

Foster & Son和另一个品牌,Henry Maxwell目前算是合二为一了。Henry Maxwell的历史,还有待我去发掘。两家原本的分工是,Foster & Son做靴子,Henry Maxwell做鞋子。但现在,可能仅仅就是商标不同了。

Foster & Son较早就有成鞋了,具体引入的日期和原因不可考,因为从来没有大规模的宣传和大规模的销售过。最早时候的代工是Edward Green。后面很长时期,都是Crockett & Jones。

但是在2018年的时候,日本财团和Foster & Son达成了协议,在北安普顿投资新的工厂,将成鞋业务从代工变成自己生产。新的设备,高级的工艺,产品直接对标Edward Green。作为一家久负盛名的定制鞋店,有资金和有野望来做高级的成鞋,是绝对可以做到的。所以这个消息的出现,让大家对Foster & Son非代工的产品异常期待。

我当时也有发邮件给到Foster & Son希望能够将成鞋产品带到中国。然后给到了我一个日本公司的联系方式,后来日本公司认为我的鞋店不够有规模也没有实体,拒绝了我的申请。

后来也没看到国内哪家做了这个业务,甚至日本哪家在卖,也不清楚,只知道全世界最富盛名的皮鞋网店,瑞典网Skoaktiebolaget确实铺了一些货。

随后,新冠疫情降临,皮鞋需求大幅下降,包括工厂的无法开工,几乎每个皮鞋品牌都不好过,但是令人震惊的是,Foster & Son的成鞋工厂直接宣布了关闭,没有任何挽留甚至找买家的行为。

突然使得这两年多生产的Foster & Son的皮鞋成为了绝版!

我当时看到瑞典网上有双UK5的黑色三接头牛津,但是一直不打折,一直想蹲一个,结果,它就消失了。现在,只能空留遗憾了。

还好,有位刘总,他冲Foster都是一打一冲的,我乞求他给我看看这个梦中的皮鞋,他慷慨施舍,终于可以让我解解馋。

现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箱

英国绿鞋盒,正中心,一个小小的logo,使用的是徽章,而不是Foster & Son招牌的猎狐图案。

刘总的冲鞋特征我们已经领略过了,所以这次开箱,也是双重开箱。

尺码都是他的UK9.5。两双也都是黑色的,是个体面人。上门一双款式名称Sandringham,楦型05。下面一双款式名称Elmsworth,楦型66。宽度都是E。

同色的垫布(这个的功能我解释过很多次,就是擦鞋的时候,鞋子放在桌子上会比较方便,但鞋底肯定没那么干净,所以用块布垫着。),鞋盒里面的颜色,也是Foster & Son的品牌色之一,金黄色。

同色鞋带,上门烫金的logo,非常美,非常奢华。

鞋带的拉绳是绝对的亮点!超美质感的金色,然后非常粗。Foster & Son成鞋在包装上,绝对是用心了。

挑毛病的话,鞋盒的材质还是有点偏软偏薄,现在网购这么多,运输中很容易损坏。在这一点上,Meermin和Grant Stone的环保回收黄色硬纸盒值得赞扬,Carlos Santos的黑色盒子功能性也非常好。

楦型

以前都是先看鞋面,但是我越来越觉得,楦型才是真正决定会不会喜欢和买一双鞋的核心,将来都会先看这个皮鞋之魂。

Sandringham,05楦

我们先来看看官方对这个楦型的描述。

05

The classic “smart round” Foster last, following the flowing lines of our archive which distills decades of London’s West-End style.

虽然三接头的位置不是我的菜,包括过太过密的鞋头雕花。但是楦型是浓郁的英国味道,这是没有错的。看了这么多鞋子以后,尤其是英国定制鞋的楦型后,才发现John Lobb的7000和8000楦,根本不能算英国味道了。

Elmsworth,66楦

66

The iconic Fosters “soft chisel” toe which echoes the beautiful lines created by our master last-maker Terry Moore.

如果说05代表的是英国西区定制鞋最标准的味道,66则是Foster & Son的标签。方头凿子,与George Cleverley的又味道不同。George Cleverley的更加犀利和霸道,而Foster & Son的则儒雅悠然。

后跟的形状,在成鞋里,尤其是在英国成鞋里,算是非常有曲线的了,我喜欢这样包裹性更好的楦型。

鞋面设计

Sandringham

一双非常繁复的Half Brogue三接头牛津,其他元素都没有太多感觉,最主要就是三接头区域特别大,雕花也特别充满。老派是很老派,但不是我的菜。

Elmsworth

这双双扣蒙克实际上没有审美设计点,然后它将全部的目光,都吸引到了金色的扣子上,的确是美轮美奂!

皮革

我一直都没有能力判断新鞋子皮革的水准,但是这两双里,Sandringham有明显的鞋面试穿痕迹,正好可以看一看。

两个感受,一个是皮革的细腻程度,非常顶级,另一个是,似乎若有若无的镀层。

说若有若无,是因为这到底是不是出厂蜡产生的效果,我并不确定。

细节

有一个配置,是一些使用了的品牌都提一嘴的,但绝大部分消费者注意不到,又或者觉得,似乎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就是所谓一片式里衬。顾名思义,和一片式牛津这个款式一样,就是里衬是一片完整的皮,只在后跟处有个接缝。

说实话,我也不太懂这个的使用价值在哪里。一片式牛津还是展示了不同的美学体验,而一片式里衬,就完全是工艺价值了。包括后跟处到底是反绒皮好还是光面好,也有待争论。不过我见到的全定制的鞋子,基本后跟都是光面的,至于是不是一片式里衬,我也没注意过。

鞋底

据说鞋底是使用的英国皮革厂J.F.Baker的橡木植鞣革,相比于普通的栗木植鞣革,这个的耐磨性大幅提升,而且还有一定的防水效果。我用手敲击了一下,的确是更硬,更厚实的质感(皮革密度高,不是鞋底厚)。整体的上色均匀,原色效果,也符合传统定制的低调风格。鞋腰收得程度再成鞋里,算是极端高的。

下面是Elmsworth的的,整体都一样,区别是在鞋腰上打上了Foster & Son的猎狐图案。

我觉得鞋底加上logo是非常好的,或者说我对品牌这件事是有执念的。然后也说明,品牌和生产,还没有固定下来。一个工厂的稳定,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理所应当的事情。

后跟绷楦

工厂机制鞋里毫无争议的顶尖水准。而且保留了许多定制的味道。何为定制的味道,在后跟这里,我似乎找不到语言来描述。

沿条工艺

既然是高端固特异鞋,就不可能不看沿条缝线的执行情况。鞋子的高级与否,是一个整体的表现,不是某一个单项做到极致,就行了,而是由短板决定高度的。但是在一双明显看得出来是高级皮鞋的产品上,我们再来看沿条,就是希望它能够提高上限。

Foster & Son的沿条,非常有特色,既有其独特高端的地方,但也有“偷工减料” 的地方。

首先我们看前掌处的沿条,可以看到做了藏线处理,压齿也很细密。沿条的边缘,也有非常细微的倒角。

后跟垫比较长,这个长度我在Gaziano & Girling上也看到,似乎也没有遇到脱鞋的时候,把前端带起来的问题。为什么不会带呢?我有点疑问。

但是随着沿条往腰部走,逐渐能够看到线出来了,藏不住了。我觉得这一方面和线距离鞋面的波动,另一方面,沿条上开槽的位置,似乎就是前掌靠外而越往腰部,开槽越往里,我不太确定这个是操作不当,还是刻意为之。总之在两双鞋上都看到了相同的特征。

到了鞋腰这个地方,就没有所谓的藏线这回事了,压齿也没有了。而这个情况,我的那双Poulsen Skone的鞋子也是相同的处理。我的确明白机器制的腰部要藏线,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压上齿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目前的操作,最大的问题在于前面太精致,而彰显腰部特别粗糙了。

在外侧的腰部,可以看到缝线特别靠近鞋面,压齿也很规整,整体效果就很不错。

鞋头这个地方,如果不是压齿要细密一点,我直接就盲猜这是Edward Green。Edward Green在我眼里的特征,就是沿条在鞋头部位会打磨地非常靠近鞋面。

鞋面车线

肉眼可见的缝线非常细密。虽然我一直知道鞋面的做工主要看这个,但是除了在玩儿的偏工装的鞋子上看到很稀疏的外,其他的都没有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Foster & Son就是这方面抓住了我,高质量。

鞋子的信息并没有写在侧面,而是鞋舌上。最上面两行是Made in England,第三行是款式名称,Elmsworth,最下面是尺码/宽度/楦型。

不错,信息足够完备了。

这是一个成鞋上只有极少家有的高级玩意。皮革堆叠的后跟,这是好的,但是在后跟的前沿有一个竖条纹的压痕,就突然精致飙升了。是的,它没有断跟,但是这个元素,也是其他家根本想都没想到要去做的。

总结

感叹这么好的产品从此销声匿迹了,也悔恨自己为何如此贫穷,没有在它最好的年华占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