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聊佛罗伦萨风格

注:这是一位到世界各地亲身体验过各风格的大佬的体会,发表于此,并非寻求交流,而为正本溯源。网上论断很多,但许多,譬如我,无非是拾人牙慧、断章取义。看看真正有体会和见解的文字,也许对我们追求美与和谐,有些帮助。

上次胡扯了一下那不勒斯风格与英式风格,这次按纬度顺序来侃侃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没去之前,乍一听佛城的大名,文艺复兴发源地、翡冷翠、Pitti UOMO……这必须是个又潮又文艺范十足的地儿吧!然而,去过的人都知道这地方用三个字概括足矣,“老、破、小”。

放眼望去,建筑不高,顶是红的,路是灰的,墙面可能是一百多年前的水泥石块,也可能是刷白但泛着灰调的本白。街道众多却愣是难见几条规范平整的柏油路,相比于我们北上广深的声色犬马,它更像一个老牧师,安详而饱经世故——且没什么性欲。

要想理解佛罗伦萨风格,你要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充分呼吸,让带有一丝丝土味的空气进入你的胸腔,用皮鞋蹭蹭地上早已被磨去了棱角的石块,开始想第一个问题:我在这个地方应该穿个啥料子?

精细而滑亮的现代精纺羊毛首先可以排除,这种面料在灰调而土感的氛围里显得格格不入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但我们不应当拒绝哑光、苦涩且略微带点起毛的老精纺,这个老与佛罗伦萨的老,是极为合拍的。

意大利法兰绒相比起更毛、杂纱感更强的英国法兰绒,后者是更符合意境的选择。相对轻薄、滑软的意大利法兰绒固然手感更令人愉悦,压烫出来的线条更为凌厉有型,但这个城市是一位经历过文艺复兴的老人,岁月在他的身上是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精致却短暂的东西不适合停留在他的身边,所以我们选择面料时应当去追求的是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手感而非当下,我们应当看到数百年的经历赋予他的自信,那股足以藐视一切的自信,所以他也不需要凌厉,不需要锋芒去展现自己,这些东西还是留给年轻人吧,厚料那种钝而扎实的感觉才是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粗纺?美妙的选择。无论是苏格兰乡村味浓郁、毛性暴躁的Harris Tweed,还是相对收敛、紧致一些的Lovat,光荣十二日这样内粗外精的游走在精纺粗纺之间的变种,亦或是糯滑的羊绒,都是匹配度相当高的,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开强烈的水波纹和channel tweed,大度点,把它们留给女人吧。

棉麻丝可不可以?可以,但我认为还是需要一些毛作为骨架,植物纤维和丝作为趣味的部分混纺其中;或者有些非常规的,布面特别紧实或者纱线具有高捻度的棉麻丝,也可以。

接着来想第二个问题:我应该拥有怎么样的剪裁?

佛式的流派渊源可以捋出一条线,老一代以Liverano、Giuntini为代表,中生代以Vestrucci、Guida为代表,年轻代则以Corcos、Cavuto为代表,我们分别品味这三代人的作品,会发现有这么些规律:衣长在变得更长,重心在逐渐降低,整体语言在变得更闲适。唯独不变的是什么?是那种毫无凌厉线条却又感觉力量十足的块状力量感,是那种明明应当保守压抑却又令人感觉藏在衣服底下那副身躯是多么来去自如的从容感——佛式的意,莫过于此。

中国人要理解佛式之意其实并不难,我甚至认为它是意大利三大流派里面对于我们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风格。《中庸》看过吗?“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听过没?“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知道不?

你懂上面的东西你就懂佛式的内涵,所差的只是与风土和承载之物进行近距离接触,通过体验具体的美物来验证和转化内心抽象的美学偏好。当然在如今的管控政策下,要前往发源地品味纯正的佛罗伦萨风味是困难的,但国内也不乏有消化理解了佛式风情的店家存在,我认为排在首位的应当是位于北京的Brio,剪裁呈现与Corcos同出一源,但多了几分威猛;排在次位的当属位于上海的Stile Renaissance,传承了风情但没有拘泥于风土,重意不重型。

下次有机会的话和大家讲讲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