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识皮革厂的负责人吗?

在我接触到国产缝制鞋业后,一直在做一件事,让更多人知道它们,也让世界知道它们。在一段时间内,我也有个顺着产业链溯流而上的想法。很多鞋匠和品牌都告诉我,皮革是制约中国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相信很多皮鞋爱好者也都知道这一点。我当时就想,就像国内的皮鞋厂一样,它们并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是否也有暗投的明珠呢?后来虽有少许努力,接触过两家皮革厂的负责人,但交流不多,更加不够深入。归结起来,无非市场太小,不愿。

近日,又与国内皮鞋厂的老板聊到,始终觉得缝制鞋,或者说高端皮鞋行业的发展,不可能是独立于产业链之外的,进口皮料,并不是不行,但如果国内产业链能够成熟,也许可以给到消费者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在此,我希望读者里,或者能够帮忙传播,一起看看,国内的皮革厂里,是否有愿意在这个小众的市场里打出中国的王牌。

下面是一段行业老兵对中国皮革演变的观察,和大家分享。

国产皮料的演变历史,是受了市场的影响,随着整个鞋行业的变化而变化的。

中国的皮鞋发展,是从八九十年代起来的,皮鞋和手表及自行车等,是属于奢侈品。皮鞋行业的一些代表,比如:上海牌、森达牌、3516军工系列。。。如果现在还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皮鞋,会发现皮料真的非常好,和现在国外知名的这些皮料,没什么区别。(我有个老客户,六七十岁了,老上海人,戴礼帽,扎背带,着绅装的上海老克勒,有钱有闲,上个月把他四十年前结婚的时候买的上海牌皮鞋拿过来,让帮他看看,搞下护理,这双鞋子他是收藏品),那鞋子的皮料真的一点不输德国万哈梅尔的黑色皮料。说明,国内的制革行业,以前是产过好皮料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皮鞋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牛皮革的产能有限,所以逐渐市场出现了人造革这种产品,外观和牛皮革没太大区别,普通消费者会识别的很少,而成本却只有牛皮革的十分之一,所以这样就压缩了皮革行业的发展空间。

人造革浪潮风靡了十年,消费者逐步认知了人造革和牛皮革的区别,逐步还是回归喜欢上了牛皮革,所以带来了国内制革行业的繁荣,但是,不幸的是,因为市场曾经被低价的人造革占据过,再推行成本高的高品质得牛皮革,却不被市场认可,因为消费者只希望自己买到的鞋子是真皮的就觉得高级了,至于是什么样的品质的牛皮革,并不过于在意。所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为了节约成本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国内制革行业,从蓝湿皮腌制开始,到最后成品皮革修饰,中间的各个环节,都做了阉割,制革成本是降下来了,市场的需求也满足了,钱包也赚得鼓鼓的了,却丢掉了皮革的品质。不光国内如此,中亚五国的皮革皆是如此。有这么好的快钱可以挣,谁还会去坚守标准呢?

即使如此,在十年前,国内市场上还是能找到少量的,皮纹细腻,皮层紧致,回弹不错的皮料的,有极少部分的制革厂家,还在坚守着工艺,因为那个时候,还有不少欧美外销订单需要这样的皮料,而且,国内手工定制皮鞋已经初见雏形,也需要那样的皮料。但是近些年,随着消费者追求穿着舒适,更倾向于运动鞋,板鞋,所以绅装鞋市场进一步萎缩,高品质的牛皮革需求量更少了,所以,现在要想在国内市场找到本土高品质皮料,机会渺茫。

后记

我虽然对此想做一些努力,但执念并不深。我认为每个国家或者地区,有些竞争优势,在全球化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对,如果我们的优势是不断的应用领域创新和竞争推进极限,那么使用欧洲的原材料,我们的最终产品,也许还是有优势。而如果说反全球化,或者好的皮料在欧洲先被挑完,这种被卡脖子的事情,的确开发本国供应链,是合理的。

我们一起努力看看。